面对孩子的教育,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一套,每个老师也都有自己的一套,孩子的教育环境充满着矛盾,怎样才能给孩子一个和谐一致的成长环境?
前几天,长春新闻广播FM88.9《成长空间》的直播间请来童晟教育集团总经理助理张百音,她在节目中分享了11年来从教生涯中的难忘瞬间。
她认为,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,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。老师和父母都是无可替代的孩子的教育者,学校教育要想取得成功,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。
节目中,张园长首先分享了一则小故事。
玲玲妈有点严厉,讲原则。玲玲爸呢,温和,对孩子百依百顺。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,有点像电视剧《虎妈猫爸》中的夫妻俩。女儿最近喜欢上了会唱歌的芭比娃娃,吵着要买,妈妈说,能坚持两周按时起床,就给买,玲玲觉得条件有点苛刻,就转头找爸爸求救,第二天,这个会唱歌的芭比娃娃,就出现在了玲玲的卧室。这下糟了,夫妻俩因为这个娃娃怒目相向……
家庭教育观不同给孩子带来啥
父母在孩子面前互相诋毁和指责,不利于父母权威的建立,父母吵架时会让孩子看到爸爸或者妈妈不好的一面,带着情绪的父母还会将对方的不足或者缺点无限放大,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和权威作用就可能一落千丈,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,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对孩子的教育更难以把握。
孩子学会寻租“谁会答应我,我就去找谁”。长此以往,孩子的教育失灵。而且孩子会混淆什么可以做,什么不可以做。
孩子心灵受伤。家庭成员之间的争吵、不和,尤其是夫妻关系的不和,对孩子来说,是一种内心的撕裂,严重的,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。
一些好习惯的养成搁置或者前功尽弃,在争吵不冷静的时候往往也会错失好多的教育机会。
夹缝中寻找积极元素!!!
家庭教育遵从以下三个原则
家庭成员保持一致。爸爸说今天不可以吃棒棒糖,妈妈及爷爷奶奶也要说不。
父母要以身作则,发现小孩子某个不良动作过多,一定是家长的行为引起的,如果孩子模拟你打电话玩手机的样子,我们就要反思是不是自己陪手机的时间过长了。
父母前后行为要求要一致,不能凭心情,同样的事情心情好可以,心情不好就不可以,这样是不妥的。
家庭成员在教育上的一致性,其实是观点上目标上的一致,真正做的过程中各自的角色以及方法都可以因实际的情况做调整,比如妈妈批评了孩子还在气头上,一时间很难平复,爸爸就可以心平气和站在孩子和妈妈的角度,来理解妈妈,这个和所谓的唱红脸白脸不是等同的,而是通过家庭成员的配合,最终达到共同的教育目标。
家园互信助力幼小衔接
每年8月份是我们大班的开学季,其实作为家长孩子换新环境,有一些惦念和不安是很正常的。
最最让张园长记忆深刻的,就是前年一个叫琳琳的孩子,父母找到她,整整在办公室聊了一下午。琳琳很怕生,幼儿园两年多一直哭着在上。这个孩子的情况的确有些特殊,父母也说孩子的表现医生诊断为轻微焦虑症。为了让老师们提前做好准备,针对这件事情,孩子的三位老师研究对策做了分工,开学后,老师抱着,领着,安慰她,鼓励她,从抱着到可以依偎在身边,再到可以走到小朋友中间。
现在的琳琳三年级了,一次在公园里,飞奔过来一只小鸟大喊园长妈妈,扑向了张园长怀里,正是琳琳。现在的她自信、阳光。爸爸妈妈曾经半开玩笑的说,咱们的老师比医生还厉害。
张园长认为,这是信任的力量。老师和家长相信琳琳能行,别人能做到的,你也能做到;琳琳相信老师,这是爱付出的积累;学校相信琳琳的父母一定是全力以赴配合;家长相信学校一定可以安抚琳琳的情绪,让琳琳适应新环境。
孩子在幼儿园乃至小学低年龄段,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都是光辉的。在童晟,老师们也要有个本事,就是让孩子爱上她,成为孩子们的朋友,孩子们心目中的女神。要想做到这一点,确实需要家长的配合。
一向特别阳光的小女孩露露,忽然有一段时间表现得很沉默,眼神也恍恍惚惚的,老师觉得不大对劲,和她聊天,她说,我告诉爷爷长大了也想当老师,像张老师一样的好老师。爷爷说,大孙女咱可不当那破玩意,你长大了就当科学家。露露忽然纠结了,老师到底是女神还是破玩意呢?孩子的价值观在慢慢形成也在渐渐改变,所以作为老师和家长,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想法。
一位老师在讲到一个植物生长环境时,孩子有了些疑问,可能是这位老师当时还没有想好,他随即对孩子说,你爸爸是生物学家,我猜他一定知道。于是,孩子回家问了爸爸,爸爸对孩子说,这个问题真的挺难,把爸爸难倒了,像这样专业的问题,只有老师能有最准确的答案,记得明天把稍给老师的信带过去。第二天,孩子见到老师,把信交给老师,信里面有整个问题的答案,还附有一句话老师我想这个答案由你告诉他最合适,你是孩子心目中孩子最信任和崇拜的人。孩子得到了想要的答案,家长维护了老师的威信。
张园长认为,育人需要家校携手,好的家校关系就是好的教育。幼小衔接是实现基础教育阶段的第一次转折,做好“幼小衔接”,不仅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,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只有老师和家长互相信任、尊重、支持,实现家园共育,才能真正为孩子创造整体和谐的教育环境。童晟教育